kx.sanya.gov.cn
2019年12月11日-13日,首届亚欧科学家海岸带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海南三亚召开,本次会议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联合主办,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海智工作站、数字丝路-海岸带工作组(DBAR-COAST)、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等国家以及国内多家知名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合影
会议伊始,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数字丝路-海岸带工作组(DBAR-COAST)主席、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丽致开幕辞,热切希望本次会议能为专家学者提供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促进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相关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商地球大数据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海南自贸区建设。
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丽致开幕辞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副所长王雷致欢迎词,表示“海智计划”工作站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海南省、三亚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国内外人才、数据和技术优势,打造服务于城市环境监测的系统平台,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副所长王雷致欢迎词
孟加拉库尔纳大学教授Tanjil Sowgat和英国林务局遥感首席专家Juan Suárez作为亚欧专家代表致辞。Tanjil Sowgat教授强调了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重要意义和促进亚洲相关国家的科学领域交流的积极影响。Juan Suárez高度赞扬了中国以及海南省对地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希望能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促进遥感技术在海南的落地。
孟加拉库尔纳大学教授Tanjil Sowgat致辞
英国林务局遥感首席专家Juan Suárez致辞
本次研讨会围绕“地球大数据服务于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及可持续发展”主题,探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海岸带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服务海南自贸区建设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张丽研究员做题为“空间观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岸带资源环境格局”的大会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数字丝路海岸带团队基于地球大数据,结合深度学习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算法,构建了首套海上丝绸之路海岸带多时序生态环境综合要素数据集,系统开展了包括海岸线变迁、红树林、养殖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港口和港口城市扩张及港城人居环境等海岸带生态环境要素的科学研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科学大数据支撑和评估依据,服务海岸带可持续发展。
孟加拉库尔纳大学教授Tanjil Sowgat、英国皇家学会大学研究员Jacqueline Rosette、印度尼西亚遥感学会Dewayany Sutrisno教授、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中心徐畅主任、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政府环境检察署高级官员Myriam Fernandez Herrero、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王鹏副研究员、英国林务局遥感首席专家Juan Suárez、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陈博伟博士、Mohammad Emran HASAN博士等围绕海岸带遥感前沿技术及应用服务、可持续发展政策等作了相关学术报告并展开了研讨。
英国皇家学会大学研究员Jacqueline Rosette作题为“珍稀物种遥感监测——以卧龙大熊猫为例”的大会报告
印度尼西亚遥感学会主席Dewayany Sutrisno作题为“海岸带制图标准:数据共享和管理应用的基础”的报告
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中心研究室主任徐畅作题为“基于遥感技术的海岸带动态监测与保护”的报告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政府环境检察署高级官员Myriam Fernandez Herrero作题为“循环经济项目如何更好地投资EFRD”的报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作题为“芒果基因组揭示漆树科进化和芒果种质多样性”的报告
英国林务局北方林业研究站遥感首席专家Juan Suárez作题为“英国森林资源管理”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陈博伟博士作题为“社会感知技术在泰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Mohammad Emran HASAN博士作题为“沿海填海活动对海草影响的遥感评估”的报告
本次会议依托海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等国际合作平台,成立了以马来西亚理工大学Mazlan Hashim教授 、印度尼西亚遥感学会Dewayany Sutrisno教授等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岸带外籍专家团队。该国际合作团队致力于以合作研究、技术及服务等方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行业代表在海岸带和海洋资源及生态保护等领域进行合作,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和管理。
通过本次研讨会,倡导并展示了地球大数据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层面支持海岸带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意义,突出了空间技术在海南省的应用和迁移,以达到共商科学技术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及海南自贸区建设。
参观三亚遥感卫星地面站
会场讨论
茶歇讨论